【性状】
薄膜衣片:5 mg(圆片)、10 mg(三角片)。灰色-淡黄,一面刻“INT”及规格。
【适应证】(已获批)
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(PBC)
• 成人无肝硬化,或
• 代偿期肝硬化且无门脉高压证据
用法:
– 对熊去氧胆酸(UDCA)疗效不足者:与 UDCA 联合;
– 或不能耐受 UDCA 者:单药治疗。
注:批准基于 ALP 下降,尚未证实症状或生存获益。
【用法用量】
• 起始:5 mg 口服,每日 1 次,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。
• 疗效评估:治疗 3 个月后 ALP 或总胆红素仍高且耐受良好,可增至 10 mg 每日 1 次。
• 若与胆汁酸结合树脂(如消胆胺)合用,需间隔 ≥4 h。
【禁忌】
• 完全胆道梗阻;
• 失代偿期肝硬化(Child-Pugh B/C)或既往有失代偿事件;
• 代偿期肝硬化伴门脉高压(静脉曲张、腹水、血小板持续 <100×10⁹/L 等)。
【警告与注意事项】
肝功能失代偿/肝衰竭(黑框警告):已报道 PBC 伴肝硬化患者用药后出现肝衰甚至死亡,需密切监测。
严重瘙痒:呈剂量依赖性,可用胆汁酸结合树脂、抗组胺药或暂时减量/停药。
HDL-C 降低:建议定期监测血脂。
妊娠、哺乳:缺乏人群数据,不推荐;育龄期需有效避孕。
【常见不良反应】(≥10%)
瘙痒、乏力、腹痛/恶心、关节痛、咽炎、头晕、便秘、外周水肿。
【药物相互作用】
• 强 CYP1A2 抑制剂(如氟伏沙明)↑ 暴露,应考虑减量。
• 胆汁酸结合树脂、铝制剂↓ 吸收,需分时服用。
【监测项目】
• 基线:肝功能(ALT/AST、TBil、ALP)、INR、血脂。
• 治疗期:
– 前 3 个月:每月查肝功;
– 后续:每 3-6 个月;
– 出现瘙痒加重或黄疸立即复查。
【特殊人群】
• 轻-中度肾功能损害:无需调整;重度慎用。
• 儿童:安全有效性未确立。
• ≥65 岁:暂无证据提示差异,但应谨慎监测。
【规格与贮藏】
5 mg×30 片、10 mg×30 片;25 °C 以下干燥处保存。
【患者用药提示】
每晚固定时间整片吞服;如漏服 <12 h,可补服;>12 h 跳过。
出现持续或加重瘙痒、皮肤/眼黄染、黑尿、严重疲劳,立即就医。
治疗期间避免饮酒,并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及草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