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达喹啉的适应症有哪些?印度大药房

贝达喹啉(Bedaquiline)的适应症如下: 耐多药肺结核(MDR-TB):贝达喹啉适用于成人和5岁及以上、体重至少15公斤的儿童,作为联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,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(MDR-TB),仅在无法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时使用 。 使用限制:不用于治疗潜伏性、非肺部或药物敏感性结核病,也不用于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。 特殊情况:对于6-17岁的儿童患者,贝达喹啉可以有条件地纳入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中;对于6岁以下儿童,尽管证据有限,但全口服含贝达喹啉方案可能适用 。 此外,贝达喹啉的使用需严格遵循WHO推荐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原则,并在密切监测条件下进行 。

贝达喹啉的疗效评估方法是什么?印度药房

贝达喹啉的疗效评估采用“多时点、双指标、影像+症状”的综合模式,核心是把“痰菌阴转速度”和“治疗结局”两条主线量化,并辅以影像与安全性验证。 首要指标是痰培养阴转时间:从治疗开始到连续两次固体培养阴性(间隔≥28天)所需天数。日本研究者用这一终点观察到含贝达喹啉方案平均14–15天即可阴转,显著快于传统方案。 阴转率按固定窗口计算:2个月、6个月、24个月培养阴转率是最常用的三个截点。广州205例队列显示,2月末阴转率89.8%,6月末达98%;WHO汇总资料则把“6个月阴转率”作为III期临床试验的替代终点。 长期结局采用WHO统一定义的“治疗成功”:治愈(完成疗程且末次培养阴性)或治疗完成(疗程结束但缺乏培养结果)计入成功;失败、复发、死亡、失访等计入不良结局。最新Meta分析表明,含贝达喹啉方案的治疗成功率在观察性研究中为76.9%,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可达81.7%。 影像与症状作为辅助指标:胸部CT用于评价病灶吸收率、空洞闭合率。俄罗斯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,治疗90剂次后,贝达喹啉组空洞闭合率是对照组的2.5倍,浸润灶明显吸收;咳嗽、发热、咯血等症状缓解则记录为“症状改善”。 安全性同步评估:规定每月查肝功,定期测QTc,统计≥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,以确认疗效增加的同时不带来不可接受的毒性。 简言之,临床先用“痰培养阴转时间”看速度,再用“6月末/24月末阴转率”看深度,最后以WHO定义的“治疗成功”看终点,配合影像吸收、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,构成对贝达喹啉疗效的完整评估链。
共 2 条记录

你可能感兴趣